風險來臨時的「選擇權」 從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學到的一課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造成青中年人髖關節病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由於在發生嚴重關節破壞之前病人通常只有一些輕微症狀,例如輕微髖關節疼痛、鼠蹊部酸痛、或膝關節酸痛,同時伴有輕微跛行現象,而這種症狀並非持續不斷,常可利用休息或一些藥物來緩解,因此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時機,待發生嚴重之股骨頭變形或關節破壞,才求醫治療,已然太遲,因此如何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更顯得重要。
與陳小姐的緣分是從客戶的轉介紹開始的。經過兩、三次的見面討論後,我們終於一起完成了一份符合她需求及預算的醫療全險規劃。過程中也免不了幾次往返的討論,主要是針對部份的額度內容她想做一些刪減。但是,為了讓一份完整的規畫能在面臨風險時發揮最大效用,不只是為了買到心安,而是當需要來臨時,我們可以不用擔心錢的問題安心的休養。於是,她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份保單規劃。
就在保單生效一年後的某一天,陳小姐打了電話給我,與我確認部份保單內容,我不禁好奇得詢問,才得知她不知何原因腿部的關節疼痛許久,在陳小姐整個療程結束後,這才知道上述所說的不明原因,原來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症」所引起的疼痛症狀,訝異的是,陳小姐不到30歲的年紀,卻也會與這疾病有相關聯。在療程中,陳小姐除了做了許多自費的治療外,還換了人工髖關節。總醫療花費近15萬元的支出,當然,這筆費用全數由保險公司吸收,甚至有超額的理賠費用可供她短暫的休養。
有的時候,在面對風險時的「選擇權」,在於事先對風險的認知與轉嫁與否,規劃對的保障,讓選擇權握在手中,接受更好的醫療品質,讓負擔轉嫁,不造成生活額外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