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打造1:30管風琴觸覺模型,供視障者認識場館

出處 / 經濟日報

兩廳院以永續共融為營運核心,昨(30)日推出全新導覽活動「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將帶領視障者認識音樂廳,及特色鎮館之寶管風琴。全新打造的擬真1:30「管風琴觸覺模型」為活動的新亮點,此一導覽輔具,呈現原高度達三層樓的管風琴細節,除了可以供視障者朋友透過觸摸模型理解管風琴的外觀,模型中還有局部「音管」以及可模擬管風琴聲響的「鍵盤內部構造」共三部分。今舉辦首場體驗場,邀請視障朋友完整體驗觸覺導覽,更特邀知名管風琴家「福爾摩沙管風琴演奏家」藝術總監余曉怡,為首批體驗的貴賓帶來管風琴聆賞體驗,演奏兩首曲目分別為巴赫:D小調觸技曲與海頓:音樂鐘,感受管風琴的獨特聽覺魅力。

兩廳院以推出全新「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特邀知名管風琴家「福爾摩沙管風琴演奏家」藝術總監余曉怡。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兩廳院導入永續共融於場館日常營運中,從環境面做起,也從社會面著手。逐年優化主要表演空間的無障礙設施,2021年表演藝術圖書館更全面改建,打造無障礙使用環境。近年亦陸續推出情境字幕、口述影像、易讀手冊及身障/手語導覽等多項無障礙服務。透過軟硬體的同步增進升級,我們希望能讓所有的人更自在輕易地進入兩廳院,認識表演藝術。」

兩廳院推出全新「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帶領視障者認識音樂廳,及特色鎮館之寶「管風琴」。

特別感謝企業夥伴磊山保經支持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磊山保經長年深耕公益與藝術領域,希望將藝術延伸到社會的每個角落,無論是視、聽障朋友,或任何人,都同樣該擁有機會親近藝術。磊山保經去年度即參與兩廳院的「藝術基地計畫」,今年開始,連續兩年將與兩廳院攜手倡議「永續共融」,希望整合資源,加乘雙方力量,致力促成文化平權的發展。

兩廳院推出全新「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以「觸覺導覽圖冊」點字圖說明兩廳院周邊。

觸覺導覽是專為視障者設計的導覽服務,搭配「觸覺導覽圖冊」及「實體模型」等輔具,建立實體概念增加理解,企盼讓視障朋友能更無障礙的參與及親近表演藝術。自2017年起,兩廳院即推出觸覺導覽「國家戲劇院觸覺導覽活動」,今年度升級新增「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活動」,30日邀請三位視障朋友體驗完整導覽路線。

一小時的「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活動」,包含「兩廳院導覽空間介紹」、「音樂廳前台大廳」、「音樂廳觀眾席」及「管風琴」四大部分。「兩廳院導覽空間介紹」使用「觸覺導覽圖冊」,以點字圖說明兩廳院周邊環境的樣貌。「音樂廳前台大廳」介紹音樂廳空間特色,包含大廳水晶燈、大理石牆面及大廳手扶梯,詳細說明觀眾入場感受及各處細節,並帶領視障朋友實際觸摸感受部分空間材質。「音樂廳觀眾席」則引領視障朋友體驗專為聽覺享受建造的座椅及木地板、兼具舒適、降噪的空調系統及豐富變化的舞台空間,也介紹近年新設的無障礙座位席。另外,更詳細解說兩廳院鎮館之寶「管風琴」,由享譽全球的荷蘭 Flentrop 公司全手工製作,為建造當時全亞洲最大的管風琴,長9公尺、寬14公尺,依音樂廳建築物形式及規模量身打造。

為讓視障朋友更能理解管風琴構造,兩廳院特地打造擬真系列「管風琴觸覺模型」作為導覽輔具,本系列模型分為三部份,包含1:30的「整體外觀」,完整還原高度達三層樓的管風琴,呈現出獨特的外部雕花與內部繁複的音管空間;兩種不同材質的「局部音管」模型,讓體驗者能清楚感受質感與形狀的差異;「管風琴鍵盤模型」則是透過裝置原音呈現出管風琴聲響,近距離聆聽管風琴不同音色。「管風琴觸覺模型」讓原本難以碰觸的巨大實物,透過縮小比例的模型輔具,協助視障朋友以觸覺與聽覺認識兩廳院管風琴的樣貌,藉此獲得更深度且完整的導覽體驗。製作過程中與管風琴模型製作團隊經過多次討論與量測,並藉由技師解析整體構造,最終以手雕及3D雷雕完整呈現出管風琴的逼真樣貌,讓視障朋友透過觸摸感受管風琴的身體密碼。製作過程中就如何呈現材質、挑戰最小音管經過多次失敗,為讓模型發聲,更是花費心思,模型完成的那一刻,團隊也笑說:「做完這個模型,我也是管風琴專家了」。

兩廳院觸覺導覽「音樂廳路線」4月25日、5月29日場次,即日起開於兩廳院官網免費報名預約,活動報名連結,其餘場次將陸續公告於兩廳院官網。

…點我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