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不如養老防兒,教你算退休金「該留多少」

文/編輯部

金融業調查,有49%正在支應子女高等教育經費的台灣父母都說,希望自己「能更早開始」存子女教育費用。

台灣人越來越晚婚,很多人拖到30、40歲才成家,50歲開始準備退休金時,還要傷神籌措孩子的教育費用。這時候可能很多人會問,到底是要先養兒防老,還是先顧好自己的退休生活比較實在?

先養兒防老,還是先養老、行有餘力再顧及小孩?針對這個問題,磊山保經帝國分行執行長鄭芳齡認為至少有兩種情境,可供大家借鏡。

🎯第一、認為自己有能力,可兩全其美者,這些家長「先求有、再求好」

鄭芳齡舉例,她有一對工程師夫妻檔客戶,在某知名電子公司任職。夫妻倆打定主意不生小孩當頂客族,且太太計畫工作10年就退休,丈夫雖然背有房貸,估計7、8年內可還清。

太太理想中的退休生活並不奢華,在不考慮通膨下,她希望每月能有3萬元生活費。鄭芳齡幫太太規畫購買利變型壽險,年繳約35萬元、繳費10年,估計保單價準備金(含增值回饋分享金)累積到太太65歲應有800多萬元;若換算成月領3萬元,可領約22.2年。

夫妻兩人年收入各自都超過150萬元,太太雖打算工作10年就退休,但先生會繼續工作,可靠老公的薪水先支應日常所需。沒想到這對夫妻在3年前突然生了小孩,小孩15年後就要上大學,變成退休金都規畫好了,卻沒有考慮到子女的教育費用。

鄭芳齡與太太再次溝通,發現夫妻對孩子教育有很高期待,除希望在台灣念完大學,還計畫送孩子出國留學;算一下,在台灣念大學及出國留學花費,教育費用缺口可能有300萬元。

台灣人越來越晚婚,很多人開始準備退休金時,可能還要同時籌措孩子的教育費用。

鄭芳齡說,雖然當初沒預期要規畫教育費用,但因為小孩還小,夫妻提早為15年後(念大學)或19年後(出國留學)做準備,時間足夠;她再幫夫妻兩人規畫保險,也是選擇利變險,但保單選擇在第15年時解約,會有300萬元保價金,以滿足未來小孩的大學和出國留學花費。

鄭芳齡表示,這對夫妻年收入都破百萬元,工作多年下來,資產也累積達一定水位,屬於有能力先求有、再求好、同時顧及退休和子女教育規畫的兩全其美族。也有些家長想用當下的現金流(即目前工作所得)支應子女學費,但可能影響到基本生活品質。

匯豐銀行日前發布調查,發現高達94%台灣父母承認是用自己每天工作所得,來支應子女高等教育花費,僅19%受訪父母預先透過存錢、買保險或成立教育基金投資帳戶方式準備。此外,49%正在支應子女高等教育經費的台灣父母都說,希望自己能更早開始存子女教育費用,因為若要同時支應子女教育費、因應日常所需,及累積退休金,可能相形見絀。

🎯第二、若無法兼顧退休和子女教育基金,甚至有點捉襟見肘,建議留給小孩「基本的就好」

鄭芳齡的團隊服務的另一對客戶,夫妻都是公立高中老師,兩人小時候家境不佳,一路省吃儉用,希望兩個小孩都能出國念書。兩人在10年後都要退休,就剩這段準備退休的黃金10年,但夫妻倆似乎沒太考慮退休後,錢夠不夠,反而把房子設定抵押,去借二胎房貸,再把借來的錢拿去做高槓桿投資,希望創造更高獲利,因為他們不僅希望能賺到讓小孩出國留學的錢,還希望各留一棟房子給子女。

磊山保經執行長鄭芳齡說,若準備子女教育費用和準備退休金,讓家長捉襟見肘時,此時「更不能自留風險」,要先轉嫁風險,並降低自己期望值,先求有就好了。

鄭芳齡說,剛發現這個狀況時,她相當驚訝,因為這對夫妻面對的不只是退休金或子女教育費用問題,萬一發生意外,這個家庭面臨的是「下一刻的風險」,可能連發生意外所需的現金流都有問題。

經過懇談,鄭芳齡和團隊有效扭轉客戶心意,首先,她們建議客戶趕快還清債務,至少不要再拿房子去抵押借錢。客戶明白風險後,也同意努力還房貸,原先逾千萬元借款,目前僅剩下2、300萬元未還清。

第2步,鄭芳齡希望客戶評估自己的能力後,學著控管欲望和期待,例如原先想送小孩出國留學,應改為提供子女基本高等教育費用就好;原先想各留一棟房子給子女,也應改為各留一筆購屋頭期款。

鄭芳齡幫這對家長規畫兩張美元利變型保單,一張年繳約16萬元、6年期滿,保單累積至第8年解約含宣告可拿回104萬元,這筆資金可作為子女教育費用。另一張保單年繳15萬元、繳費20年,保單承保當下就有500萬元壽險保障,保戶73歲時,保單解約金約418萬元;到87歲時,解約金約600萬元。

鄭芳齡表示,因為是利變壽險保單,若家長發生事故,會有500萬到700萬元保障(保單有增值效果)。若投保後平安無事,到一定年齡時解約,400萬到600萬元資金則可當退休金,或留給孩子當購屋基金。

這對公立高中老師的年收入,減去所有支出和貸款後,還有60多萬元,這兩張保單保費每年支出約31萬多元,家長負擔沒問題。鄭芳齡說,其實爸媽不應老是考慮要留很多資源給小孩,更重要的應該是希望自己不會成為子女未來的負擔,她建議這對夫妻投保長期照護險、重大疾病險,除補強退休後的醫療風險,也能提高自己的退休生活品質。

…點我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