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鎖定收入 減市况影響 宜同時投資股票房託抗通脹
【明報專訊】港府主導的公共年金計劃預計今年之內正式推出,相信屆時市場又會一番「買與不買」的爭辯。就像其他投資工具或理財產品,年金有利亦有弊,但不能否認的是,在人均壽命愈來愈長的今日,保障終身的年金產品,確實可為漫長的退休生活鎖定一筆穩定的現金開支。
撰文:李凱茵
年金是以保障退休生活為本、為自己製造長期收入的保險理財產品,投保人一次過或完成分期供款後,可在特定年期內定時收取固定金額直至保單年期完結。若投保人在收取年金期間身故,指定受益人就可以繼續收取年金,或以一次過收取身故保障方式完結有關保單。
年金一直未能普及,究其原因還是香港人嫌年金回報不及其他投資工具高。以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提供的「終身年金計劃」為例,一次過投資最高入場限額100萬元,
以估算的最高內部回報率4厘計算,男性投保人每月固定收取5800元至身故為止,即每年約7萬元,換言之要收取年金14年半才能取回成本。至於女性投保人因平均壽命較長,所以收取較低的5300元固定收入,回本期就要再延後一年。換個角度看,回本期雖長,但只要投保人健在,其後所收取的就全是收益,活多一年賺多一年。現時人類平均壽命愈來愈長,一份可終身收取的年金,晚年生活或多或少都有多一重保障。
龐寶林:旅客增 看好商舖房託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表示,相對於其他投資工具,年金的其中一個好處是較少受市况影響,「過去幾年市况大好,但我們總不能只回望以往的好景,不作警惕」。坊間各大保險公司的年金計劃,於年金分發方面大多分為保證和非保證入息,即使發生如金融海嘯般的經濟衝擊、重回負利率時期,保證收入方面都不會因此減少,但非保證入息方面仍難免受影響。
年金提供穩定收入,但另一角度看就是欠缺增長,難
敵通脹。即使多慳儉,隨着年紀愈大,醫療使費也就愈大。醫療費用漲幅驚人,若只有固定的年金收入,實在難以應付。龐寶林稱,退休人士計劃理財方案時,除了以年金鎖定一筆固定收入,同時亦應撥出超過一半資產投資股票和房產信託基金等有增長潛力的工具,因為這類投資的價格或派息都會跟隨市况上落,補足年金難抵通脹的缺點。他較看好的是商舖相關的房託,「港珠澳大橋和高鐵開通後,訪港旅客料增加,刺激零售業,從而帶動舖租收入,房託基金派息自然跟隨上升」。龐寶林又指出,債券是風險低、收益理想的投資工具,可惜香港零售債券市場落後,白白浪費了一種優質投資。
另外,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長者投放於按證的「終身年金計劃」資產,可獲豁免計算於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限額中。所以,持有一定存款的退休人士,如能夠將部分存款(上限100萬元)投放於公共年金計劃中,為自己製造每月約5800元(男性)或5300元(女性)的固定入息外,又可將資產額降低至合資格申領每月2600元的長生津,令生活頓時再多一重保障。詳閱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