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 減輕長照負擔
 
 
 
高齡社會健康社區發展方向系列報導之四 
美健康社區讓長者維持一定的自主能力 花蓮已在推動社區型養生渡假村 
前言 
  人口老化是一種複雜與多面向的議題。面對高齡社會的來臨,家庭的照護能量有限,尤期少子化的台灣更甚;「老化、長照、健康社區」將是高齡社會需要面對的問題。國際社會早已走向以「健康社區」的老人照護與安寧模式,諸如日本、美國為什麼可以優雅地、溫暖地、求知地、有尊嚴地老去?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因此,因應高齡甚至超高齡社會,要如何發展「健康社區」的方向已引起重視,本報即日起推出本系列報導,供政府、民間參考。(編者) 
記者田德財/報導 
  花蓮縣前副縣長徐祥明、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日前一同訪問美國「拉古納健康社區」,發現在這裡的社區民眾,豐富多元的學習與健康生活,讓老人家健健康康地頤養天年,如一旦失智需要長照的時間也比各國為短,平均僅有一年,就很有尊嚴地過完一生,但台灣平均高達八到十年,所以「健康社區」的概念與設立,台灣應及早啟動,比長照保險、國家稅收挹注更有經濟效益。 
  學者專家研究,荷蘭的長期照護保險,早從一九六八年實施,比德國還早了廿七年,是全球第一個推動長期照護保險的國家,甚至比社會保險大國德國還早,因此成為德國、日本、韓國等陸續開辦長照保險國家的重要參考。 
  多年來,因應財政壓力、以需求替代供給、社會支持配套等各項改革,值得即將推動長照政策的臺灣學習參考。而荷蘭長照保險帶給我們的啟示是,社區化、在地老化,是多國長照制度追求的目標,當然包括臺灣。 
社區關懷據點 功能有限 
  談及社區化,在美國,則自一九五四年即開始 推動在地老化相關政策,「拉古納健康社區」就是當時成立。反觀台灣在二○○五年推動「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並於同年五月通過「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畫」,執行至今十多年,以「社區」做為「在地老化」據點,其精神僅在一定人口和一定範圍內,提供在地健康老化服務連結的行動熱點(即社區關懷據點),然而迄今還在原地踏步走,功能有限,無法發揮在地老化的功能。 
日本的長照 已出現捉襟就肘 
  徐祥明指出,國內不少學者專家與實務界人士,將日本的長照奉若楷模典範,卻忽略日本當年開展長照的時空及客觀條件。如今日本財務及專業人力資源難以維持應有的質與量,尤其在量的部分,已然出現捉襟就肘的窘狀。它山之石可以攻錯,台灣發展長照必須在規劃伊始,即充分考慮客觀現實及永續運作條件。 
  徐祥明認為,建構穩健永續的長照,必須放大規畫視角,以宏觀的思考從源頭減輕長照需求量,積極導入產業充沛的資金、人力、與專業,化危機為轉機,創造銀髮產業新藍海。他認為台灣必須充分運用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提升民眾健康,避免或延後失能,大幅降低使用長照的人數,減輕長照負擔。 
減法照顧模式 保留生活機能 
  他說,即便是生活起居需要協助的長者,更需運用健康促進,及引進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以及減法照顧模式,盡可能保留及刺激生活機能,維持一定程度的獨立自主能力,保有生命品質與尊嚴,同時也減輕長照負擔。這概念並非天方夜譚,也不是高談闊論,只要能正確引進企業投資與專業觀念則必屬可行。 
  目前徐祥明正協助台灣建立可行模式,與理想企業集團董事長梁清政合作,匯聚健康養生、休閒度假、樂活慢遊、田園農趣、終身學習、退休長宿、8A智慧住宅設計元素,搭配六星級飯店服務,創造社區型養生渡假村。第一階段開發案佔地廿六公頃,除了擁有世界級景觀,潔淨清新優質空氣,如茵草原、台灣原生保健植物園、天然湧泉湖景、以及導入最先進的健康養生渡假軟硬體設施,也將與地理相鄰的門諾醫院及東華大學跨業結盟。
詳閱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