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In Numbers:台灣紅到國外的機車瀑布
(攝影:李隆揆)
機車文化可說是台灣社會的特色,來台旅遊的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觀光客,不僅驚訝台灣滿街的機車,街頭滿滿的機車通常也常是觀光客留影當作遊台灣的記憶。此外,日本節目甚至特地來台灣取景,報導上班時往來台北與三重的台北橋驚人機車瀑布。
台北橋機車瀑布,充分說明機車在台灣社會扮演的重要角色。我想,曾經走過大學時代的大部分台灣人,機車應該是充滿回憶的一段故事;至於許多社會新鮮人的第一個通勤交通工具,我想也是機車。
前陣子,台灣有機車族發起無限待轉抗議活動,抗議機車的兩段式左轉規定,此活動引起了社會正反兩面的討論意見。事實上,過去為了解決機車駕駛與乘客的交通事故傷亡問題,政府在近20幾年來強制推動了許多措施,讓機車駕駛人與乘客的死亡人數顯著地降低。
交通新規降低肇事死亡人數
其中,成效最顯著的莫過於騎乘機車強制戴安全帽的規定。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期間率先推動機車騎士與乘客強制戴安全帽的規定,交通部在1997年中旬跟進成為全國的規定。根據數據統計,自從1997年6月實施騎乘機車強制戴安全帽規定後,中央健保局公布1997年6、7月的醫療數據,交通意外事故醫療費用節省了3成,該年預估健保支出可減少12億元,每年車禍死亡人數也可減少1千4百人以上。1998年,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也公布車禍頭部外傷統計結果,交通事故頭部外傷減少了52%,其他如顱骨骨折、顱內出血等頭部重傷比率大幅下降了8成。
數據的確顯示,針對機車所推動的交通安全改革,收到了極大的成效,主因系機車是台灣的主要交通工具。以表一為例,2007年至2016年,機車在台灣維持在1千3百萬輛以上,汽車則從676萬多輛成長至784萬多輛。不過,機車肇事率雖然長期低於汽車,但機車的肇事率卻逐年成長。從表二、表三的汽機車肇事件數比來看,除了整體肇事件數從16萬多件成長到30萬多件之外,機車肇事比率呈現逐年成長趨勢,在2008年超越汽車成為多數,並在2012年正式超過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