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代,不厭】
我在底層的日子,
幫助我更瞭解客戶的人生

由關鍵評論網《廣編團隊》製作,由產業贊助,針對某個特定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使用浮誇字眼,致力用客觀的角度提供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商業行為背後發生的議題。

與許多1980年前後出生的年輕人相似,出身於小康家庭的徐迎囷,得面臨還沒出社會工作,就已先背負一身學貸的壓力。她在學生時代就成為打工一族,生活模式大概是這樣的:

  • 每天清晨五點天還沒亮,先在自家開的早餐店幫忙才去學校上課
  • 放學後再到百貨公司擔任專櫃小姐,一直工作到晚上十點才能回家休息
  • 假日也沒閒著,得到咖啡廳當服務生

基本上和〈厭世姊妹花的夢幻屋〉主角陳芳君(化名)一樣,要身兼數職為生活忙碌辛苦,但一個月的薪水也才兩萬多,只能勉強應付生活與學雜費等開支。而同樣可說是「厭世代」的他,卻在畢業選擇另一條道路,嘗試挑戰自己的人生。

設定好人生目標,全力放手一搏

畢業後的徐迎囷,很清楚自己絕不想再當個窮忙族,她認為如果能往金融業發展,除了薪資較為優渥外,更重要的是,「投資理財是人一輩子都要遇到的事,如果在畢業後開始投入金融保險業,就算最後沒有成功,也能學得理財之道。」也因此她鎖定了銀行與壽險兩大領域。

經過一番審慎評估後,徐迎囷覺得銀行業的升遷制度相較於壽險業來說大不易。因為比起工作年資,壽險業更為重視的是個人的能力表現,只要表現優異,想快速晉升其實並不難。「當時認為,如果想走出一片天,想完成人生的一些夢想跟目標,保險業也許是我可以做的行業。」

事實也證明,徐迎囷的想法沒有錯,在她進入磊山保經三年半的時間裡,便從原本的業務協理,迅速晉升到目前最高階的執行業務副總職務,今年33歲的她,共負責管理三個單位,底下有近200個工作夥伴,平均月收入更高達六位數。

 

0E8A8046

徐迎囷認為,投資理財是每個人都該懂得的一項生活必備技能。

除了努力,
也要找到使自己發揮到最大價值的平台

如今的亮眼成績,無可厚非是徐迎囷努力付出所換來的成果,但她認為還有個重要關鍵——正向積極的心態。

當徐迎囷一次又一次遭到客戶拒絕時,她並沒有因此感到氣餒,而是虛心檢討:「是不是為客戶所設計的保險理財規劃,還不夠貼近客戶的需求?」又或是「客戶可能暫時沒有這個需要,但或許以後會有。」只要把拜訪客戶的目的,放在真正是為了協助客戶,與他們分享自己的理財專業,而非只是為了達到業績目標,那麼得失心就不會太重,也不至於當業績不如預期就感到沮喪,而浪費很多無謂的時間與力氣在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上。

徐迎囷以往豐富的打工經驗,也成為了如今開創事業的養分。像是從事服務業時對待顧客的細心、貼心,再加上同理心,讓她更能夠貼近客戶的心,瞭解他們的憂慮和需求,設計出最適合的服務規劃內容,幫助客戶解決可能面臨到的問題。

「把該做的事情都做好之後,要想發揮自我最大價值,選對平台也很重要。」徐迎囷分享自己曾在另一間保險公司工作了七年,但進入磊山保經才不到一半的時間,人力成長便突破八倍,業績及收入成長也都超過五倍以上。同樣的努力與付出,但因為平台更寬廣多元,還能夠與國際接軌,增加了跟國際交流學習的機會,幫助徐迎囷迅速提升到不同的領域。野心勃勃的她,未來的目標是在五年內增拓達30個單位,並且協助至少30位工作夥伴年收入突破千萬。

正確的理財配置,讓人生下半場過得更優渥輕鬆
徐迎囷的「不厭理財金三角」= 薪水的50%生活開銷+40%儲蓄退休金+10%風險轉

0E8A8183
徐迎囷相信負債跟儲蓄可以並進,而且越是薪貧族,就越應該學習正確的理財配置。

即使擁有令一般人稱羨的收入,徐迎囷仍舊不忘保持危機意識,認真做好理財規劃工作。她以理財金三角的方式,將每個月薪水的50%做為生活開銷,包括食、衣、房貸、交通、旅遊…;40%是儲蓄退休金的規劃;最後的10%為風險轉嫁,像是醫療險、長看險、意外險、癌症險等。

或許有不少社會新鮮人會認為,薪水低還要背負學貸和生活開支,根本無法存到錢,但徐迎囷則相信負債跟儲蓄是可以並進的,而且越是薪貧族,就越應該學習正確的理財配置。

她的方法是與其急著把學貸還完,多年後連一毛錢都沒有存到,寧可將還款時間拉長一些,以邊還邊存的方式,一方面強迫自己養成儲蓄的習慣,等到學貸還清後,也累積了存款。更不能抱有反正也存不到錢,不如眼前享樂於當下的鴕鳥心態,那只會讓自己日後陷入更加徬徨不安的局面。理財方面,她鼓勵年輕人儘早培養危機意識,享樂的同時也要思考如何配置與佈局。

0E8A8183

從業務協理晉升到執行業務副總,今年33歲的徐迎囷從過去的服務業經驗汲取了豐富養分,讓她更能夠貼近客戶的心,瞭解他們的憂慮和需求。
當正向和負面都是一種習慣,你想培養哪一種?

相較於許多1980年前後出生的年輕人,徐迎囷謙虛地說,現今社會講求團隊合作而非個人魅力,自己目前的成就來自於她的樂於分享,以及與團隊夥伴的合作無間。「比起自己做自己的事,我更喜歡的是分享。我們團隊發展能持續成長,就是因為我們樂於分享,而這也是磊山的文化,因此成長速度也會比別人快非常多。」

徐迎囷觀察,許多人習慣負面思考、習慣批評,但是在她看來,「正向」和「負面」都是一種習慣。「任何不好的事情發生,我會先思考好的那一面和背後的機會是什麼。我認為如果擁有一個正向、樂觀的態度,它可以改變非常非常多的事情。」她笑說,因為自己的樂於分享,更多好事情也接著發生,而當整個團隊都能互相幫助,這對她來說就是個成功的正向循環了。

...點我看更多